瓜蒌又名吊瓜、栝楼,为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。瓜蒌的嫩果可炒食,果实、根均可入药,是食药兼用型植物,全身都是宝,利用价值高,效益好。但是,在瓜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,常出现各种病害比如炭疽病、蔓枯病等。这些病害发病严重时,会造成瓜蒌的产量显著下降和品质降低。因此,在瓜蒌的生产过程中,需要加强其病害防治。那么,我们如何来识别瓜蒌病害并进行有效防治呢?
瓜蒌炭疽病
瓜蒌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危害
(1)在叶片上的表现症状及危害
叶片受害最初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,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圆形病斑,外围为淡黄色晕圈,有时出现同心轮纹,病斑扩大后连成一片,引起叶片早枯。
(2)在茎蔓及叶柄上的表现症状及危害
茎蔓及叶柄受害,产生长圆形、微凹陷的病斑,病斑先呈黄褐色水渍状,后变为黑色,发生严重时造成茎蔓干枯、死亡。
瓜蒌炭疽病的发病规律
瓜蒌炭疽病由真菌引起,主要危害叶片、茎蔓和果实。田间发病适宜温度为25-27℃,病菌主要借助风雨、灌溉水、农事操作等传播。
瓜蒌炭疽病的防治方法
(1)及时将病残体清理出瓜园深埋烧毁,防治病菌的滋生和扩散。
(2)药剂防治,发病前期可用多菌灵600-800倍或代森锰锌600-800倍叶面喷雾进行预防。发病初期可使用咪鲜胺1000-1500倍进行防治。
(3)病株复壮管理,将1克GGR6号粉剂先用少量自来水充分溶解后加水65-100公斤喷叶。通过叶面喷施,促进病株快速恢复生长,可提高瓜蒌的抗逆性,尽快恢复生长。
瓜蒌蔓枯病
瓜蒌蔓枯病的发病症状及危害
主要危害茎蔓,果实也能受害。发病时首先在茎节部出现油渍状褪色斑,病斑稍凹陷,并分泌出黄白色胶状物,干燥后变为红褐色,病部干枯,表面散生黑色小点,严重时造成茎蔓枯死。
瓜蒌蔓枯病的防治方法
(1)冬季及时将残、枯、病枝条连同园地周围的枯草落叶,集中于园外烧毁消灭病原菌。
(2)及时进行土壤消毒,在下种前使用多菌灵500-1000g/亩进行土壤消毒,减少病原菌的滋生。
(3)药剂防治,出苗期为防治重点期,可用甲基硫菌灵600-800倍或者代森锰锌600-800倍进行茎基部喷雾或灌根,隔7-10天喷施一次,以后视病情而定。
(4)病株复壮管理,将1克GGR6号粉剂先用少量自来水充分溶解后加水65-100公斤后喷叶。通过叶面喷施,促进病株快速恢复生长,可提高瓜蒌的抗逆性,尽快恢复生长。
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本站所载文章,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